編劇: H·M·哈伍德 / 莎爾卡·菲爾特爾
主演: 葛麗泰·嘉寶 / 約翰·吉爾伯特 / 伊恩·基思 / 劉易斯·斯通
類型: 劇情 / 愛情 / 傳記 / 歷史 / 戰爭
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西班牙語
上映日期: 1933-12-26(美國)
片長: 99分鐘
又名: 瓊宮恨史 / 克麗絲汀女王IMDb: tt0024481
評分: 8.3
在線播放:
劇情簡介:
嘉寶在銀幕上總是把人們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來。
只要她一出現,別的角色便黯然失色。但誰都解不開這個謎,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別的演員以及與她配戲的對手都極難與她媲美。即使故事內容平淡,只要有她出演,就能使索然無味的情節豐富充實,憑添光彩。她宛如一座峰頂插入雲海的高山,有朝一日雲開霧散,人們便能自由地眺望那白雪皚皚的瑰麗峰巔。
年青時的嘉寶有着一副溫柔、秀美的面容,她的面龐和濟慈在詩的幻象中看到的一模一樣:迷人、嫻靜。由於光和影的妙用,她的體態更是變得超凡脫俗,美崙美奐。
影片中的克里斯蒂娜具有青年人獨有的粗野本性、她女扮男裝的趣聞、她咄咄逼人的氣勢、她的魅力和膽大妄為,都描寫得很成功。嘉寶對這個題材很感興趣,與女友薩爾卡·菲爾特爾密切合作寫出了劇本,並親自過問服裝。她扮演了瑞典歷史上至高無上的權威,達到了預期的完美效果。在她的所有影片中,她最喜歡的就是《瑞典女王》。她認為這個角色演得恰到好處,沒有一部影片像這部這樣得心應手。
《瑞典女王》和三年之後拍攝的《茶花女》是她的高峰。在這兩部影片中,她從未有過心中無數的時候。即使有時她沒有在銀幕上出現,觀眾仍感到她無形的存在。
影片的高潮是在一次暴風雪中,她與唐·安東尼奧在一家鄉間小客棧里首次相遇。克里斯蒂娜是在身着男裝騎馬穿過白雪皚皚的森林時認識西班牙國王的使者、年輕英俊的唐·安東尼奧的。她無可奈何地不得不與安東尼奧在客棧的同一個房間里過夜。她對安東尼奧已經有意。她心慌意亂,激動不已,甚至有點弄巧成拙到無法證明自己是個小夥子。她本來願意圍着火坐着過夜,唐·安東尼奧卻情願與她一起躺在床上過夜。至於這一夜究竟如何過的,並沒有細說。暴風雪刮個不停,使他們無法上路,他們得一直等到暴風雪過去,通往斯德哥爾摩的道路再次暢通。
影片着力描寫了籠罩在小客棧中的粗獷氣氛:侍者大聲吆喝,在吵嚷中端上熱氣騰騰的格羅格酒,人們看着下流舞女登台表演,眼看要招來禍水。低矮、煙霧騰騰的房梁下回蕩着,曹雜的呼喊聲和粗野的歡笑聲。顯然還有許多歹徒也在這家客棧里躲風避雪。觀眾感到喧鬧,混亂和緊張。刀光創影,一場惡鬥即將爆發。之後便是少年克里斯蒂娜和唐·安東尼奧完全出人意料地在一間寬敞的陳設雅緻的房間里相遇了。他們之間是一陣長時間的欣喜的靜默,這是柔情蜜意的傾慕的最初徵兆。唐·安東尼奧並不知道他就站在瑞典女王的面前。雖然有人認為唐·安東尼奧是為瑞典王室效勞的西班牙貴人,她並未料想到他是個使者。
早晨,穿着女式睡衣的克里斯蒂娜醒來。她睡眼惺忪地在卧室里踱步,她撫摸和親吻每件物品、窗帘、傢具和綉有彷彿汁液欲滴的葡萄的披肩。她沉浸在無限幸福之中。她在房間里感到飄飄欲仙,心花怒放,如醉如痴,嘴角上掛着智慧的微笑。她想了解關於她的幸福的每一個細節。當唐·安東尼奧問她在做什麼時,她回答說:「我在仔細玩味房間里的一切!」她坦率地表示要把與安東尼奧離別前的一切銘記心中。她不停地起舞。這種緩慢的舞蹈要算是好萊塢拍攝過的最迷人的鏡頭之一了,舞蹈抒發了愛的感情,好像是嘉寶自發思想的表露,實質上卻是導演羅本·馬摩里安精心設計的。馬摩里安解釋說,「舞蹈是配着節拍器眺的,這種舞蹈表達了純真的感情和詩意。」嘉寶用這種舞蹈消除了她和觀眾間的距離。她用舞蹈熱烈地表達了她對於愛情和世界的歡愉心情。
嘉寶的沉默往往比她的話語能夠表達更多的感情。一個細微的頭部動作、丟一個眼色都會使話語顯得多餘。有時卻硬要塞給她一些破壞環境或氣氛的話,這些話往往是劇作者專為她設計的,與她的角色關係甚微,但卻與嘉寶本人大有關係。例如她說過:「我認為,結婚是相當討慶的事情.我無法想像和一個男人同屋睡覺。」劇作者顯然試圖將嘉寶對婚姻所持的人所共知的否定態度寫進劇本中去。「我將獨身死去」,瑞典女王這樣說,但這話卻源出於嘉寶自己。
嘉寶和瑞典女王的性格融為一體,這倒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嘉寶自己也是個統治者。她很有尊嚴;善千克制,同樣生活得很寂寞。顯然,有人禁不住要借嘉寶來解釋瑞典女王,貝爾曼採取一種逆來頗受的態度。文學的準確性在影片里被拋棄了,人們看到的是一個想像中的瑞典女王。米高梅公司要求至少寫三場愛情戲,其中一場必須是驚心動魄的,貝爾曼就這樣寫了。他解釋了他的方法,強調了他對待歷史的冷漠態度,「我們尋找到了一個歷史背景,根據這個背景,我們設計了所有的人物,構思了情節。我認為,如果允許有這種所謂的戲劇自由的話,這樣做就是理所當然和不可避免的了。處在克里斯蒂娜女王的情況下,她的私生活和個人愛好很少為人所知,也許影片已經做到與實際情況非常相近了。但最重要的是,果真塑造了一個熱情、活潑和富有人情味的人物了嗎?如果確實塑造出來了,那麼這出歷史劇就是成功的。」
嘉寶像一貫的那樣,對她自己在影片中的角色表示不滿。她說自己"的確想表現得有點瑞典味兒……但是沒有講求藝術的餘地,因為最重要的是他們所謂的票房價值"。但是,如果票房收入的確是最重要的,那麼,製片公司一定很感失望,因為《瑞典女王》是嘉寶第一部票房收入大減的影片,尤其在美國。
瑞典女王》與其說是瑞典電影史上的一個章節,不如說是嘉寶神話的註解。這部影片的編劇蘇爾卡·維爾托爾是嘉寶的摯友,把嘉寶所特有的內在情緒堂而皇之地公然加諸於瑞典女王的身上,這使人難免不認真地表示懷疑,是不是這部影片已把遜位的思想注入她的頭腦之中。
只有女人的思維方法才能使這個具有歷史性的軼事帶上智慧的因素。有些場景使當時只有28歲的嘉寶看上去不僅老成了許多,而且表現出無窮的智慧。例如,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當一群烏合之眾衝上皇宮樓梯指責女王不該有一個西班牙情夫時,她把他們在樓梯中途截住,讓他們平息下來,對他們訴說了帝王的種種憂慮與苦衷。而當這些人一邊喃喃表示歉意,一邊悄悄地退下去時,她又譏諷地揚起一隻眉毛,對他們居然能如此幼稚地輕信歷史教科書上簡單的事件而暗自好笑。威廉·丹尼爾斯一如既往在嘉寶的臉龐上施展了不可思議的燈光效果,他甚至發明了一長條毛玻璃。當瑞典女王的船永遠駛離瑞典疆域時,嘉寶根據馬摩里安的"什麼也別想"的要求,表現出一副毫無表情的神色。鏡頭向前推移,丹尼爾斯把那條毛玻璃逐漸蓋住那黑白過於分明的廣角鏡頭,拍攝了嘉寶在該片中最後一個著名的特寫鏡頭。